并不觉得“架空”,尽管更像是《海浪》中的复调呈现,但若能从字词、镜头语言和人物动作中提取并建构出背景,又怎会“空”呢?阁楼会议的参与者都各自代表着女权主义内部的不同分支(Salome或代表较为激进的女权主义,但英文名字的含义又分明是“和平”,挺玩味的;Ona则显然代表寻求对话的温和女权主义),席间对谈在最近热议的话题面前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实验皿,与之相照。本的角色也并不突兀(大概是因为演员的酷儿身份),使得这场对谈的元素更加丰富。卷入跨性别者的设定十分超前。另外备受关注的应该就是隐去性暴力画面的手法了,毫无疑问的是,创伤的余震丝毫不减,非常成功。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老太太是反着走下阁楼阶梯的,总觉得是为了和August诀别。拨弦的背景乐(想到The Last of Us)和女人们唱的圣歌都很棒。
关于一群大字不识的女性如何能逻辑严谨思维缜密地用GRE词汇座谈这件事似乎在片头那句“what follows is an act of female imagination”就已解套,如果这场谈话是臆想且架空的,那它就有了一种寓言和影射的意味,但如果这些强大措辞的存在是由于叙述人从参与座谈的人本身转换成了日后“阅读”过“会议纪要”的年轻一代(此处是Autje),因复述而产生了词汇升格,就更具希望地代表了文化和教育的飞跃——而这恰是“离开”的意义所在。很简单,我们离开不是为了逃避,我们离开是为了更大的世界、更大的胸怀,我们离开是为了釜底抽薪、脱胎换骨,只有我们率先抛弃此地,才能让这里成为真正的“神弃之地”。当然我觉得很有趣的是,Ona离开colony如是,August试着离开生命亦如是。
或许会有让人发出“Boring as hell”的嫌疑,但背后却是“They are living in hell”的真实。它不动声色地对她们的遭遇和行动做出观察,却同样也是借由此对更大的社会与世界做出反应;那些无法开口或是诉诸于行动的,终要找到方式表达。女性们开口说话了,那就是一切。有些刻意模糊了时间背景的做法让本片始终保持着很奇妙的意味——好像愿意相信这只是个“古时候”的故事,如今渐渐“好”了起来;但这也是个距离现时并不远的故事,许多不安或是更过分的事件仍然在上演。如若在表演和表达上找到一个更犀利的地方,它能更好地体现这些精神;这样的材料还是有些浪费了。
一直想看这部,终于等来了资源。没有想象的好,但也十分不错。阴沉沉的色调带来不确定与未知感。男性的暴力罪恶之行为值得反思和唾弃。影片中唯一一位有参与感的男性August是一个好人,他说出的那句i will aways love u竟让我深深感动。而关于他与其他男人间也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女人的离开与留下,这个问题及选择贯穿始终,不断地探讨,交流,权衡利弊,谈论责任谈论宽容谈论孩子谈论上帝…终究还是选择离开,她们的远离为下一代带来幸福,走出闭塞的地方,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女性主义的影片渐渐多了起来,只愿女性能越来越好,坚定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几段激情演讲有点催泪,但感觉群像刻画得不是特别尽人意。从一开始的分歧到最后决定离开,这些未经过教育的传统女性意识觉醒,民主地讨论再到启程去未知的远方,感受到女性温柔的强大力量。最后的list of delightful things有触动到我。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是”Is forgiveness forced on us true forgiveness?” 关于原谅关注的重点从“如果我们fight,我们还能否进入天国”到“我认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是一种罪恶,离开是当下最理智的选择”,对神的权威的质疑也是理性的觉醒。娓娓道来的故事。
电影本身较松散,空洞,有很多out of place的directing,但为了题材和表演可以打到四星。Claire Foy的独白太震撼了 “I will lie, I will hunt, I will kill. I will dance on graves, and I will burn forever in hell before I allow another man to satisfy his violent urges with the body of my four-year-old 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