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Noah Baumbach
编剧: 诺亚·鲍姆巴赫
主演: 阿曼达·塞弗里德 / 娜奥米·沃茨 / 亚当·德赖弗 / 本·斯蒂勒 / 查尔斯·格罗丁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3-27(美国)
片长: 94分钟
又名: 当我们年轻时 / 青春年少时 / 青春倒退噜(台)
IMDb链接: tt1791682
一板一眼的纪录片工作者乔什(本·斯蒂勒 饰)与他的老婆科妮莉亚(娜奥米·沃茨 饰)总是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夫妻俩一直想要有个小孩却始终无法如愿,但就在一次机缘下他们结识了一对充满理想抱负且无拘无束的年轻情侣杰米(亚当·德利弗 饰)与妲比(阿曼达·塞弗里德 饰),就在彼此截然不同的生活撞击下,他们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圈而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看似平静的生活也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年轻时候》下载观后评论:
真佩服鲍姆巴赫的感知力,他真是有着大多数当代人都没有的不断寻找答案和自我审视的能力,而且是一个纯粹的纯真的文艺中年。人到中年,总有遗憾,遗憾自己的事业没有突破,遗憾自己没有小孩,遗憾自己不像年轻人一样开放了,面对着自己关节炎的化验单,面对着平淡如水的夫妻关系,发自内心的迫切想要改变,但一番折腾过后,发现事业的突破的代价就是说谎,所谓年轻人的开放不过也是骗局,要了小孩的觉得自己上了当,夫妻之间爱情犹在,结果只有自己关节炎化验单是真真切切,也许成长真的是个骗局吧,以为戳破别人谎言的自己是个英雄,却成了袖子着火的一个笑话,but who cares,just keep real. 影片前后段割裂感明显,前半以为是个中年危机救赎的故事,后半却奔着寻找真相打破骗局去了,要是基调能统一的话,真的非常完美

鲍姆巴赫作为编剧出身的导演,把控对白密度如此大的故事很在行。两对不同年龄段夫妇相遇所碰撞出的各种火花都是看点,几位主演表演也都很不错,就是这次导演能感觉出想讨论的东西有些太多了:中年危机、纪录片行业现状、两代人不可逾越的代沟等等...也就导致了每个方面最后讨论都只可能是比“蜻蜓点水”稍微深一点。现在大家好像都很喜欢能保持年轻的心态的中老年人(所谓“赤子之心”?),不过现实往往却很难让这样的人从始至终保持这样的心态,太难了。也能看出了残酷现实和丰满理想之间的碰撞。有几段还挺好笑的,最后一幕处理很不错(差点以为会是个我最不希望的老套结局,还好估计错误)。

有点先入为主的观念,看豆瓣的评分。但是看完觉得,还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可能是第一遍没有看到那么深入的地方,我觉得影片讲的就很纯粹,像一粒未知的东西打进了平行线轨道让它产生了歪歪扭扭的曲线,但是最后还是会回归成平行线。至于他探讨的是什么,中年危机?乏味的生活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自信,所以他们轻易的相信了“年轻的”力量,跟着他们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做着这个年纪难以想象的刺激举动。人会被这种刺激给深深的吸引住·····(先留着,因为我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

人到中年,事业瓶颈,没有孩子,无法融入中年圈子,正巧年轻人的价值观对他们产生了冲击,他们试着和年轻人同步,然后发现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一坨屎,自己还被卑鄙的手段利用了;于是就去他妈的,回归家庭,生个孩子,接受平凡。结尾,两夫妻看着“卑鄙的年轻人”出现在杂志上,感慨“他的问题是太年轻”,镜头给向婴儿,婴儿玩着手机(高明的讽刺,鼓掌!)。其实,如果电影不是后半段那么强的倾向性(我也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傻X),如果各打八十大板,那就是好片子。

相差了20多岁的生活稳定的夫妻和追求冒险刺激的年轻小情侣一开始看男女主拼命想要融入年轻人生活的时候真的很搞笑但是确实一开始就能感觉到其实很多年轻人并不会真的因为想交朋友才会想要接触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年纪长的人经验很多可以从中学习虽然小男主真的好渣但是倒真符合有野心的年轻男孩的形象电影中还着重点出了要不要孩子的问题其实到了年纪孩子几乎就成了头等话题了可能自己觉得不要孩子很酷但时间长了大家都在忙家庭估计也就没空搭理你了

还是有很多喜欢的段落的,比如最后说完"he's young"之后小孩玩手机的画面。这部电影里真的被driver吸引到了,简直过于迷人。但是全片对有没有小孩的痴迷是怎么回事?全片有两次聚会的片段,第一次是父母聚会,充斥的是主角的格格不入,第二次聚会则是用来揭示谎言,好像没有小孩就会生活陷入无比深渊似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拍电影的自反性,对电影创作,尤其是纪录片的反思,从画内音乐到画外音乐的运用。所以,何必纠结有没有孩子呢?
现实意义多加一颗星。1、重要的是讲了一个好故事,不重要的是混蛋用卑鄙的方法讲了一个好故事。司机第一次让人生气,基本的品质和准则可以因为“年轻”就不被遵守吗。2、身体不知不觉患上关节炎的那一刻终于体会到“中年危机”,别怕,你的老友也换上了腰间盘突出。在家待着快要“搁家危机”了。3、鲍姆巴赫的电影都有自传的成分吗?或是他朋友的故事?4、糯米依旧耐嚼。5、别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跑偏,别假装你是他们。所以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
值得一看吧。最近看了不少watts演的电影啊,一对没有孩子的中年夫妇在好友生娃的冲击下为躲避中年危机而进行青春再回顾,结局当然还是回归本我,回归40年龄段的真实的、衰朽的自己。确实信息量太大,但是到最后又都只能浅尝辄止,中年危机、生子焦虑、七年之痒、信息文明、商业社会、美式文青、电影怪事、人性自私、帝国主义、PTSD。都浅浅地点到了,但是又不痛不痒。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看的很舒服,noah的叙事还是很流畅的嘛。
有时候我们发现,过度崇拜和模仿一个人,会对你的世界观造成太大的冲击,尤其是和主流社会价值观不符合的人,虽然你可能很羡慕他们其中的某些点,但是最终,你会发现还是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对你最有利。然后年轻,真的是一件很值得羡慕的事情吗?当你经历过那么多事,你和你的另一半其实已经成为了一杯香醇的美酒,我很羡慕电影里的男主,他拥有了那么棒的妻子,我也希望将来我能喝这样一杯香醇的美酒。
“fuckyou,andnotsemi-playfullyeither.”"fuckyou!total,real,cuttingtothecorefuckyou."我不确定鲍姆巴赫是想说年轻人ambitious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成功;还是定义电影的方式也在变化,所以driver所做的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抑或是表达对stillerpuredocumentary的支持。
我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平常的故事,就好像一个垂暮之年的人坐在那里给你讲他与自己的青春平静分别这是每一个都会经历的人生轨迹,然后你从他那里听到了与你相同的青春与激情。男主说“我44岁了,我知道有些事儿我永远不会再做了。”那些不会再做的事儿,是很想而却不再有机会。所以说,年轻才是最根本的财富。送给正在年轻,和已经开始讲故事的人。
3.5 就当散文看了吧,结构些许分散,感觉前后两部分讲了两个不同的电影,或许挑一个主题更加深入会更好;如何在成人世界保持初心真的不容易;亚当司机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bushwick青年嬉皮艺术家的气质完全出来了我的妈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如果是steve carell而不是ben stiller会怎样;想知道自己四十岁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人
豆瓣评分低是不是因为对导演期待太高。我觉得对中年危机和年轻文艺小青年的刻画很恰到好处呀。不过确实,生活中也是有这种不顾ethics给人下套的做法,成功率还相当高。Being a sociopath helps you succeed(that’s not the only way th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