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皮努琪亚,莉娅,卡蒂亚和安东内拉姐妹五人住在巴勒莫的公寓里,她们靠出租礼鸽谋生。在一次平常的海边出游中,姐妹中的一位意外离开,这彻底改变了她们余生的关系。影片分为三章——童年、中年和老年,灿烂的阳光、散落的鸽子毛、破败的老宅分别是这三个篇章的写照。在技巧高超的视觉和空间设计下,看似私人化的影像携永恒的时间与不会消逝的记忆,不留缝隙地缓缓涌入,并在最后喷薄而出,极具爆发力。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艾玛·丹特
第6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6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提名)艾玛·丹特
《马卡卢索往事》下载观后评论: 我以为前一个夏天我听尽了所有版本的裸体舞曲,影片开头的旋律美好到好像可以听见它停止时我悬着的心破碎的声音,幸好这个停止只是暂停。当鸽群冲出过曝的天光,盘旋在木式屋顶,噗嗤的翅膀拍打声像在光里旋转的灰尘——提高了颗粒度像咀嚼过的记忆。这首曲子如炫光一般,它像幽灵,喷薄的情绪全化为时光过往的“那天”。我忘掉了一个我从没见过的夏天的比喻,但我记得它给我带来的联想。在夏天说这样的词太悲情,在夏天回忆也是。把它放在秋天,萧索的风可以使寂寥所带来的懊悔与沮丧脱落,一切干爽,有充足的空间来保持遥远的距离;或者放在冬天,埋在厚重的雪地,听盐粒摩擦发出的耳语,窸窸窣窣,全世界都是安静的,连悲伤或孤寂也是,好像可以一起完全沉没。电影的镜头 音乐 情感 ……每一处都太棒了 我爱女导演们
很短的意大利五姐妹与鸽子相伴一生的片子。吉诺佩第第一号( Gymnopédie No.1)BGM贯穿始终。老大性感,老二孤高,老三神经质,老四憨厚,老五精灵。五姐妹一起在阳光甚好的日子去海边嬉闹,家里的鸽子飞向了天空,这些都是极美的记忆,甚至让我想到海街日记。然而从老五出意外开始,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写。老三赎罪一生也不够,平庸的老四反而看起来收获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而无忧的童年在与姐姐们一起嬉闹的海边意外溺水的老五,也许最后的记忆甚是快乐。家里从童年开始一直存在的玩具,发黄的墙纸,姐妹们一起挖的墙壁上的洞,陪伴他们一生的鸽子,都是闪光记忆的所在。老大给老五点口红,涂口红,再到最后一次擦去记忆中的口红,算是回马枪式想念的刺。2021电影节的意外收获
一部“气韵声动”的家庭和亲情电影。声音来自悠长的鸽哨,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碰触,食物的吞咽与破碎的餐具,海浪及一切自然造就的嘈杂喧嚣。而行动则来自肆意起舞的身体,海中嬉戏的肢体,吵架时的纠缠。两种元素交汇在一起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光影视听。年轻就是要燥,人生就是要热热闹闹肆无忌惮地挥霍时间,全心投入无怨无悔的爱情,和身边的姐妹家人一起消耗掉所有精力以换取最大的快乐。也因此,痛的地方令人格外绝望悲怆。导演太会讲述人生,回忆和家庭,这股力量朴素直接,彻头彻尾的投入情绪。情到深处诗意顿起,日复一日中,阅读最终变成抚慰受伤心灵的唯一解药。结尾处的葬礼,白鸽倾泻而出扑向蓝天,仿佛灵魂最终得以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前三分之一还以为是《海街日记》呢。前后做了很多呼应,但有点过于简单和理所当然。设计了大姐和二姐各自与小妹妹之间的小互动,其他人就不管了,只把这些小设计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拍,却不继续深入,看到后面都觉得有些无聊,这也是五个人的形象都多少有些刻板的原因。因为小妹妹的魂灵(幻像)一直反复出现,自然而然地以为莉娅死的时候是其他四个姐妹的魂灵为她整理遗容来着,没想到是我想多了。真这么拍兴许还更有意思些,现在这样反而现实和超现实都没做到位。感觉如果只把超现实当作一个诱导温情和悲情的机关来用,其实会损失掉超现实最原始的魅力。
将漫长的人生钉在三个节点上,剔除了事件之外的生活碎片,通过细节重复来对应人物,强化情绪,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舞台剧的结构。但时间的魔力是舞台剧的剧作方式所难以体现的,由于演员面孔在电影的形式下难以对应(可以说每个难以对应前一幕形象的面部/身体特写都是对电影中时间真实性的嘲讽),情感并不能被完整延续,《少年时代》的真实时间痕迹或《胡丽叶塔》的浴巾魔法才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所应该给出的解答。在这样一部匠气精致得像学生作业的电影中,五个人物一生中似乎只有电影开头那一天是真正经历过的,而成为中年人/老人则是一瞬间的事。
看完电影那种隐隐戳着自己内心的痛,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三个人生阶段的失去,爱吃巧克力却再也没机会品味的妹妹;想要成为舞蹈家却再也没机会起舞的姐姐;想守护这个家留下所有回忆却与世长辞的大姐。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死亡,去面对生命中的失去,我想我也并不知道答案。我也想留在那个一家人一起享受美好,一起舞蹈的海边的夏天,但我知道我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夏天,就像搬走家具后墙上留下的痕迹,我们曾经生活过,我们也注定会分离。Maybe it is true that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5 (4) 人姐妹团的配置在形式上会让人联想起《海街日记》,但是当画面经流至更年长的时间段,伤痛文学式的戏剧矛盾会让电影的质感更趋向于同国热门剧集《我的天才女友》。
除去这些优质影像的影子,导演在其中一位姐妹死亡的处理手法上展现了独到得罪一面,借于其他人的对话,用一种想要回避却最终还是将伤疤裸露出来的疼痛感,将"往事"里的某种奇怪氛围得以呈现。
我们现在的这个电影时代,"现实"似乎表达的就是伤痛与残酷,所以这部电影没能成为更优秀的作品是他欠缺了一些《女友》和《海街》里的美好面。
几处比较深刻的场景:开篇凿墙之后的束光映在每个人的面庞上,是记忆深处的叙事;鸽房中,小妹妹用从家里偷来精致的盘子,给鸽子盛上谷粒,离开时转动墙上的小丑音乐盒,长鼻子的布娃娃看守着鸽群,小妹妹凝视着这一切,像散发着圣光的小天使;海边空旷的电影院里爱跳舞的女孩和小麦色肌肤的女孩接吻,是青春的荷尔蒙;中年,瘦骨嶙峋的躯体和癌症,又是一次离别;和一切撕裂、告别,最美的女孩也老去了,她把花飘满浴缸,在美美的鲜花中死去。镜头场景很美,但随之是故事的单薄,虽然,讲不讲故事是选择和角度吧。
到第二幕,七分神似Munro小说的路数,在Munro那里五人姐妹要变成一到二人:在童年/少年时期一个意外发现/事故/手势会贯穿一生,并使得女主人公(在这里是四个姐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断地以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局部)交换到(模糊的)记忆-时间纽结,最后类似于伊卡洛斯坠落到地面,在不变景观的缺乏(房间墙壁凿洞)或剩余(鸽子,各种小妹的遗物)中,死亡或痛苦混淆药物/思维回到当场视角。第三幕略微失控,否则可追上阿莫多瓦的脚步,仍不忍太过谴责。差不多年度10
镜头和一些细节的设计还不错,但剧情确实没什么新意.这种回忆和闪回的电影不知道之前大部分我都会看的很晕,这部也不例外,中年的部分晕着看了十分钟左右,还在想和之前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啊,然后才联系电影名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之前一家的中年阶段?然后又倒过去看才确定就是这样。姐妹几个一起玩水跳舞的那段美绝!想把大家都能猜到的事写得含蓄点一点点揭开,可到最后还是没说破也没说明白~总之就是各种设计的细节和没什么新意的剧情杂乱的组合,就..一般_
很简单的故事,没有太深入的纵向剧情,但非常善于表现某一个静态时间点的情感张力。也许人生就是一条下坡路,处在青春中的少女们浑然不知,她们连痛楚也是美的。自此往后,曾经的美好和纠葛,要用一生不断地擦拭,追忆和重复。意大利人还是很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残酷,以及热烈纯粹的激情(真是矛盾阿)。结尾,伴随着meravigliosa creatura的高亢女声,海边的五姐妹背影,一切都那么美好无忧。但讽刺的是,越美好,越忧郁,西西里的阳光都黯然失色
巴勒莫五姐妹的故事,利用舞台剧的三幕情节(童年、中年、老年)来叙述。剔除了人物大部分的人生经历,只着重呈现她们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相聚时光(嬉闹、争吵、面对死亡),令姐妹们的感情交流凝聚在某几个特定时刻,必然对人物的完整性有所损害。依赖各种细节(门铃、浴缸、窗把手、抹口红、鸽子)渲染情绪气氛是奏效的,不过整体而言仍见单薄,尤其是一个从童年到死亡、时间跨度如此大的题材,这种结构和篇幅显然不足以道尽人物的深厚情谊与时间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