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近40岁的女人杰妮爱上一个约15岁的男孩,他是她女儿的同班同学。他尝试与她分享自己对电子游戏的狂热,尤其是“功夫大师”。在这个游戏里,一位蹦蹦跳跳的拳师必需解救一位被捆绑的年轻少女。这是一部“家庭影片”,片中所有的亲属、包括同学关系和住宅都是真的。法国观众也许更容易体会到这部影片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趣味。就像电子游戏一样,本片的拍摄也是一个“游戏”。最后,男孩救出了被绑架的少女,瓦尔达也凭借她在真实与游戏之间周旋的能力,也将本片从庸俗与禁忌中拯救出来。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阿涅斯·瓦尔达
《功夫大师》下载观后评论: 依然采用了《幸福》的颜色象征手法。两人的白色衣服代表平等关系,女主更多是蓝色代表的自由,小男主则是红色代表的爱。但这些色彩经常被外衣掩盖,暗示着受到了世俗规则的限制。当他们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蓝色的大海象征着绝对的自由,白色的房子暗示着平等的地位。艾滋病是禁忌之恋的象征,红蓝交织的细胞暗示着那是真正的自由与爱,但被世俗恐惧。安全套代表着世俗规则,他为人们设置了各种禁忌。同时它也保护着人们的安全,禁忌也像对撞的蓝色红色彩蛋一样伴随危险。功夫大师代表着女主和小男主的禁忌之恋,通关字幕暗示着即使两个人战胜困难,幸福生活也不会持久。最终小男主通关了游戏,向女主表白,却无法传达。而这份禁忌之爱,也终究只会尘封在他青春的纪念册中,女主也可能只能为爱继续苦苦等待。
瓦尔达居然致敬了一次洪金宝!片名《功夫大师》来源于一款1984年的街机游戏,游戏创意来自于洪金宝导演的电影《快餐车》,由成龙扮演的青年托马斯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救出女友西尔维娅。当年这游戏在中国被翻译成《成龙踢馆》,街机和FC都有移植,其中FC我通关了,街机玩过几次都在第二关挂了。影片中的15岁小男孩,痴迷这款游戏。而当时也正值街机的黄金年代,连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也都会摆上几台,就像今天中国的咖啡馆里摆着租充电宝的机器那般。本片另一个看点是女主Jane Birkin和她女儿Charlotte Gainsbourg真实扮演了一对母女。40岁的大姐和15岁的小正太,在电影里不算啥新鲜事了。结尾很有意思,女人的放不下和男孩假装的放不下,都耐人寻味。
新年第一次去南方电影厅看,而是装修后第一次,只有我一个人,老板还和我说了元宵快乐。看新浪潮的电影果然是挑战人,为什么我看多了中年男人喜欢年轻女孩,非常能理解虽然是禁忌之恋,但就总觉得中年女人喜欢年轻男孩不理解呢?或许是为了重获青春的迷思,或者没有儿子的遗憾,爱是中琢磨不透的东西,je t'aime,并没定义一定是什么,love is mystery in life, 是自然的。法国总统已经是好的示范了,老少配没啥。另外,这片echo我在电影资料馆看的第一部片《东京塔》,就是中年女喜欢她朋友的儿子,还挺好看。
在真实的亲属、同学关系和住宅中虚构一段疯狂的反伦理恋爱,而15岁的男孩竟然是由瓦尔达的儿子饰演,很好奇演kiss戏的时候瓦尔达会作何感想,如此大胆的事情大概也只有瓦尔达能够做的出来了。“功夫大师”的游戏里,功夫大师为了救出被绑架的少女要打败无数个小怪,现实里马修花了6个月的时间才通关;现实里这段荒诞的爱恋也并没有持续多久,游戏里'but their happy days did not last long'.游戏与现实,真实与虚构,孰真孰假已不再重要,这不过是瓦尔达镜头下的一场游戏而已。
一个将近40岁的女人杰妮爱上一个约15岁的男孩,他是她女儿的同班同学。他尝试与她分享自己对电子游戏的狂热,尤其是“功夫大师”。在这个游戏里,一位蹦蹦跳跳的拳师必需解救一位被捆绑的年轻少女。这是一部“家庭影片”,片中所有的亲属、包括同学关系和住宅都是真的。法国观众也许更容易体会到这部影片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趣味。就像电子游戏一样,本片的拍摄也是一个“游戏”。最后,男孩救出了被绑架的少女,瓦尔达也凭借她在真实与游戏之间周旋的能力,也将本片从庸俗与禁忌中拯救出来。
鲜明独特的画外音过渡,引导观众无须去“体会心情”,只需跟随进入故事片段的节点,这算一种非常女性的触觉;而对于影片的人物关系,从同年作品“Jane B. Par Agnès V.”可以得到一定启示,瓦尔达所站立的女性立场想要探寻的只是一个单身母亲的内心世界,用一种更唯美想象的手法表现,这并不是出自道德或情感关系的考量,与之相对,应是Bertrand Blier的男式的“法式浪漫关系”;
“是不是每个女人的一生中都会爱上一个少年。”电影真正从女性视角展现了一段女人与男孩之间的爱情,多么自然而温柔。同时我想起了另一部描写男孩与女人之间爱情的作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男孩对玛莲娜的感情充满了凝视、想象和物化。然而在瓦尔达的故事中,女性不是被窥视的对象,她没有美丽的长发以及性感的身材。她爱这个男孩,是爱他如秋天一般的褐色瞳孔,爱他的雀斑,爱他脸上可爱的阴影……
#AIFF2-7#阿涅斯改编简·伯金的故事,在拍摄《千面珍宝金》的过程中就产生构思,并且提前穿插了一些正片内容。电影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真实的,银幕也顺理成章留下瓦尔达的儿子和简·伯金女儿的青春影像。时代背景下禁忌恋情的演绎,电影里的女主可以看作简自己,主体还是她的情感宣泄,男孩缺位的表达通过游戏载体来呈现和贯穿,巧妙,符合那个情欲溢出的时代。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瓦尔达能拍出这样不加口号、不做修饰的禁忌之恋。AIDS阴云下成长的一代人,面对的是性的恐怖化与爱之去本质化。在这样的关头纯粹地爱上一个人,似乎成了一种追忆。非常喜欢几处阴暗的室内布景,与电子游戏的科技现代感对比强烈,也似乎暗示着两代人对爱情理解的撕裂。此外,即便本片中夹杂了种种政治表达,也没有丰沛自然的情感流淌,相当高明。
我其实还蛮能理解她说的 我在你这个年纪 就在外婆的花园 和这么大的男生调情。当你开始剃须的时候 你早就忘了我。男生打怪通关救了公主 仅此而已 他们会在男孩子的社群里轻描淡写地开始下一场游戏。我真喜欢法兰西 女人和女儿不用上班 和解 谈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啊 懂一切的外婆瓦尔达 啊 简铂金 啊 和她一模一样的生命的延续 夏洛特甘斯布!
感觉只有道德松弛的法国导演才可以把禁忌欲望拍的这么轻盈,瓦尔达的女性触觉和如同玩电子游戏一样在内心与现实之间的灵动周旋,完全消解了不伦关系给人造成的不适。新浪潮电影里误入成人世界的小孩都好可爱(而且被瓦尔达拍的仿佛是卡拉瓦乔的少年酒神)。咖啡馆里摆满街机游戏机的八十年代巴黎和法国人的打扮放现在看都很潮啊
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压抑,导演把握叙事节奏非常的稳健,一切清洁都是娓娓道来,张弛有秩.也不象之后同题材电影那样疾走偏锋,可该片这样的叙事方式却同样能给观众一种很强的压抑.特别是在共度小岛上那段美丽时光之后,回到现实前,母亲预感到离别将近得种种伤感的举止,以及离开之后,种种无措的行为,都给人以无奈.
我一般不喜欢深究新浪潮电影里的人物行为逻辑,这些带给我诧异的同时,搭配上美丽的艺术场景、优异的表演、猝不及防的剪辑、一些时代背景和一些政治或哲学的思考也会让我在观影过程中觉得非常舒适、沉醉其中,于我而言,这就是新浪潮电影的魅力,这也是那一代令人羡慕的法国文青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