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U149 冈本学 高岛宏之
「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U149」 宣布TV动画化~
「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U149」 宣布TV动画化~
动画制作:Cygames Pictures
PV链接:
《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U149》下载观后评论: 结果到最后学神的名字也没再出现过,合着只做完EP1就跑了是吧。要对这一整季内容做个综合评价的话,实话说,不怎么有趣呢。真正惊艳的演出依然仅存在于EP1和EP4,此外同样颇受好评的EP11在我看来则是力气使错了地方(我很不喜欢爱丽丝醒悟后那段“黑板画”奇观呈现)。观感不佳的原因之一自然是子供向的故事,就挺奇怪的,他们不会真以为这部片的受众是小孩子吧(;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过于浅显的演出符号了,打开Bangumi单集评论区,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对分镜、光影、象征物的技巧分析,它们存不存在呢?肯定是存在的,但其含义实在是太浮于表面、不言自明了,只消看上一眼就能预测到之后的一整串发展逻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包装套路。相比之下EP4就要内敛得多也自由得多,桃华的爱之宣言乍听上去十分电波,但它是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完整铺垫的。
3/13,将思考和创造能力赋能于u149,是有助于写出真挚和挣扎,还是可以顺理成章地掩饰脚本和布景的叙事与信息量?如果是本身喜欢偶像与直播等文化,或是看过系列作的粉丝,是否能更容易深挖出共鸣?但是仅三集而言,给我的感觉只是对u149社团的记叙,没有留白,也没有悬念。
听说ep11真的有神?wc,in fact!但也仅只是致敬神曲,学神微操太多让我爱不起来。能收集情绪的演出需要依靠脚本的模进,因而最终表现力不如上一部的失焦窗棂和融化酒杯。原以为是成长和追寻,结果只是和解与逐流。
制作加分,弃番 印象分3/5,不推荐。在我看来,男女凝都有一个重要共性,就是解构了并不真实的部分。若不是某安利表示学神的重工业审美注重细节,我本不会接触偶像番-多数将自我实现建立于大量观众逐流式的喝彩-这在叙事中不主流
剧情偏子供向,对不了解本家的新观众不太友好,当然,也与本人并非作豚(也没这个水平)或萌豚有关x
ep4:本来相当反感要求蹦极与演戏的剧情安排,不料却成为最喜欢的一集,摇晃的镜头使人如临其境,另外,此片在成人世界的险恶方面总是点到为止(对比推子),而制作人恰为承接前者与纯洁无瑕的儿童偶像的桥梁,进而使其人设产生一定张力,但不妨碍本人推制作人、樱井桃华和橘爱丽丝~
ep5:恋父情结逆天……不太喜欢本片凸显人设却几无深入刻画的情节
ep6:难绷的Live(尤其是歌词……),不过制作人可爱捏(感觉有点像《战勇。》里的阿鲁巴x)~
ep7:迪士尼在逃公主x
ep8:对镜子的运用很赞!
ep11:致敬宫泽贤治的《夜鹰之星》(虽然不太懂为什么是这一本……对应灰姑娘?)
ep12:同是承上启下,明显好于推子
(6.5/10)整部作品都散发着皮囊与内在的不协调与矛盾气息。片中的小女孩在与外界交互的对话动作上透露出的思考模式非孩童化,与年长的女角同框出镜时这种同质感更加明显,仿佛套上幼态外壳装成小孩的女高中生。作品披着偶像动画的表皮却依附于低龄主角把矛盾设计轻浮化,不肯老实做子供向但引出的纠纷进一步加重了“傲慢成人视角的孩童臆想”,越拿笼统的偶像梦糊弄过去越暴露出空想世界内容探讨的是一团虚无(ep11最明显),服务萝莉控受众的本质经由包装仍未消除媚俗感。抛开内容不谈的作画自然是可圈可点,但即使童话梦境般的处理也感受不到动画演出应有的想象力,似乎是刻板的运用思路让大多本应眼前一亮的画面呈现变得死气沉沉,工业流水线的歌曲也少有耳目一新的创作。到头来只有ep4维持了些许平衡,观感反馈甚至称不上“有趣”。
【A-】同《赛马娘Road to the Top 》定义[样板戏]的优秀创作思维和执行功力,但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遗憾和缺点。对于角色自我/外界的冲突阻碍,解决方式和结果还是太过简单粗暴。尽管前四集真的描绘出了足够饱满且有力的影像表达和深挖价值(尤其是e3和e4),但后面关于孩童主观视角下的童真、争议、与核心冲突的处理还是过于天真浪漫,迎合商业化/角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缝与缺陷(e11里“大人与小孩的区别”的议题解决和形式呼应就是例子)。但分镜和视点的真挚是无法骗人的,总能捕捉并编织出清晰又美丽的日常、成长与一飞冲天的弧光。哪怕歌曲已经显现“量产化”的本质,但胜在节奏与影像的联结共振,产生的能量与愉悦仍然秒杀大部分敷衍无力的商业流水线。显露出的恰恰是作者性远胜流水线的最好区别/证明。
【C 】6.9/10
之前有up说冈本学的演出语言学院化到刻板,不清楚具体负责部分,但作品的演出逻辑确实吻合此说法。
u149尝试在小孩的梦境和现实的压力中求平衡但观感微妙,外在意志的介入使角色呈现出的强烈幼态(行为和演绎)与内容物形成冲突(直播、蹦极、恋父等设计),呈现了冲突的一面却没能良好处理——保持童真的理想情境但又想强化深度,放不下子供式内容写作又要塑造稍显激烈的矛盾;设计意图明朗的演出下叙事更加单薄,一个很类型化的故事因为叙事主体年龄的下移出现许多配套问题,这些都被更笼统的偶像梦盖过了
ps:
1.小孩子聚在一起说话时不自觉调小音量
2.别对歌曲质量有期待
CUT:e4(流动是最自然的)>e1(矛盾处理略糙)>e11(和e1对称,用力过猛)
讨厌:e5(病态的创作者)
阿姆罗,我正在做贪得无厌的事.jpg番
这可真是太刑了.jpg番
向身高只有149的小学幼女寻求母爱到底做错了什么.jpg番
我真不是萝莉控.jpg番
抛开这些不谈,我本来看U149只是为了看个美少女们的流畅作画罢了,总体看下来不功不过,角色个人回也及格线地凸显了魅力。但第11话橘爱丽丝回真是出乎我意料得好,声优演技真的爆表,十足十地表现出这时期孩子的自卑、怀疑和无助,恍惚间我还以为是宫崎骏般找了素人来配,而且演出效果也很棒,交织出孩子眼间宛如沉入海底的现实生活,最后P的话更是炸裂。一个成年人真的在为一个孩子落泪,其中蕴含的体贴、共情与肯定,看得我这个直男都心潮澎湃啊(阿P真可爱(bushi
我不准没有人没看过U149!最后一集可真的太顶了,孩子和大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工作和梦想也可以是一样的。”作品有很多大人和孩子的对比,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单纯,大人的世界看起来又实在复杂,梦想这个词在大人面前,我认为并不是幼稚的,小时候编织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就要为自己的梦想去添砖加瓦,做梦容易实现梦想很难。那么梦想之于大人又该是什么呢?梦想之于大人是去保护自己的那份纯粹,那份故事的最初,那份热忱,大人曾经也只有149cm啊喂!小孩会去努力实现梦想,那大人就是负责任的实现梦想。夏亚,我终于懂你了!米莉亚酱,爱丽丝酱,桃华酱,还有其他伙伴们,一定可以!
第四集太对味了,本家动画正统后续还得是u149.jpg。动画是好动画,但素ltp观众有点恶心,不要对小孩说猥琐的话啊kora。不过第一集男主有点离谱过头了,作为唯一的成年负责人,不熟悉工作内容 迟到,处事还没小孩成熟,用成年社会人角度看男主很不靠谱很不喜,但是代一下小孩们,她们可能更喜欢这种“像哥哥”的类型 ,而不是多个爹妈类型的“监护人”吧。桃华和春,爱丽丝回感觉不错,其他普普,结局没什么大输出但算平稳收场了。画得太幼了加上行为模式,感觉往7、8岁去塑造了。其实差不多十年前日本就有小学生偶像女团惹,也是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其实都已经蛮小大人了(
你说它幼态审美蒸鹅心,我同意;你说它每集解决一个问题儿童小纠结套路没新意,我也同意;你说它剧情套路每一个小偶像都是套路化人物设定主打一个对症下药吃准各种死宅萌点我更同意。但你说它没正经偶像贩卖梦想努力闪亮亮那个萌燃萌燃的传统偶像番正味儿,我绝不同意!小学生偶像确实怪疯了,即使在剧情里都被狂吐槽为啥要整小学生偶像,谁都觉得小朋友能不能干点小朋友该干的事儿?(比如三颗星彩色冒险)(当然日本女高中生也不正常就对了) 摆正心态当成新人幼儿园老师带小朋友的带娃番看,就没那么摸不到脑袋了。小朋友们纯真又可爱,这不正好是偶像该有的素质么。
理解想试着把作为孩子的困境和作为偶像的困境编织在一起的想法,但真心受不了一边假惺惺地对“大人的世界”旁敲侧击,一边用工作伦理push未成年偶像,如果还是掌握资源的大人一言决断了未来,那么她们选择站在舞台上的决意究竟又算什么呢?不管是受到大家好评的冈本学ep1还是褒贬不一的伊礼6、小林11,演出都永远走在情绪的前面,技术的溢出挫伤了本就算不上出彩的文本,用写作的道理说,就是好文章不需要好句子连着好句子,要有傻句子笨句子看似不通的句子,然后出现的好句子才能让人感觉弥足珍贵,冈本学距离成为一位成熟的监督真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很刑啊,作画质量真的爆炸。偶像番人设已经脸谱化了,但冈本学导演还是有些期待的,法仆塔的声线真是太有辨识度了。
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偶像番,一开始几集感觉还是很新鲜很不错的,但是后面越来越觉得无聊了。
还是最开始几集比较好看,最近几集更是越来越尬,走t台哪有人人光看着在那欢呼一个拿相机的人都没有的
艾莉丝那集还算有意思,歌也好听,只是这个填词多少有些敷衍,完全配不上这么好的编曲啊
怎么说也是为了学神来看这部番的,可能是期望太高了还是偶像番就是这种套路的?可能偶像番还是不是很适合我吧,还是没有办法很好理解日本的偶像文化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