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金惠子 / 元斌 / 晋久 / 尹宰文
导演:奉俊昊
语言:韩语
地区: 韩国
编剧:奉俊昊 / 朴恩乔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9-05-28(韩国)
别名:骨肉同谋(港) / 非常母亲(台) / Madeo / Mother
用户标签:韩国,奉俊昊,悬疑,犯罪,元彬,人性,母亲,亲情
片长:128分钟
imdb编号:tt1216496
因为儿子尹泰宇(元斌 饰)是智障,所以母亲(金惠子 饰)总是担心他受伤。一天,泰宇被一辆奔驰车撞倒,朋友镇泰(秦久 饰)带他去高尔夫球场找打球的教授报仇,结果被带回了警局。因为镇泰踢坏了后视镜,教授向他们索赔,泰宇被当成了挡箭牌。 从警局出来后,在家吃过晚饭,泰宇去找镇泰喝酒,但此时镇泰趁着夜色回到球场找出了白天扔进湖中的球杆。泰宇酒后尾随一个名叫文雅中的女学生,结果第二天雅中的尸体就出现在屋顶。泰宇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警局,接着在警察的威胁下画押认罪。得知儿子入狱,心急如焚的母亲委托著名律师为他翻案。但是,泰宇的病影响了他的记忆,母亲在替儿申冤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母亲》下载观后评论:
竟有点罗生门的感觉。小熊导演是一个思维相当缜密的人。由此他的电影体现出几个特点:1、电影前半部分会有些情节理不出头绪,或者说有种“赘余”感,但其实是他的铺垫。他善于调动一切手段营造氛围和动机。2、铺垫的联系。可能一句话,一个cut,一个场景,而使得人物一个甚至多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变得合理。例如,男主角被骂智障以后飞踢人,和他与母亲的对话所体现出的“骂我智障者必报”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得他用石头砸女孩的行为有了性格前提。3、网状线索。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交织在一起。不同于一贯的线性逻辑,一个或多个建置点对应一个动作情节,而是线索的相互交织纠缠对应,使得故事像洋葱一样,有一层又一层丰满的果肉。母亲的控制欲,中老年与中年的爱欲,精神病人与流浪汉……奉导喜欢在电影里放下无数条线,然后将它们裹成一个球。

前半段叙事真的是太拖沓了,一直到儿子朋友上门索取赔偿出现正面反转,整个剧情才开始进入正轨,而且某些暗示特写镜头给得太刻意了,不过整体剧情、镜头、人物都设置得挺精巧的。对人性还是有一定的挖掘,不过始终感觉整个视角带着点猎奇的意味。同样是拍社会弱势群体、畸零人的李沧东就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片中母亲的“爱”明显带有盲目的性质,自我意识淡薄,个人存在价值完全维系在儿子身上。这种近乎偏执的“爱”的来源,一方面可能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孤立处境,让她把关注本能地集中在了自身群体内部——也即是儿子身上;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作为对过去想带着儿子一起赴死的赎罪补偿,同时又强化了这种关注。理所当然的,畸形的“爱”最终只能带来毁灭。片尾母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儿子也不再是记忆中的儿子,母亲也就只能像过去一样再次选择了逃避。

看了爱奇艺底下的评论我也真是醉了,一帮睿智还在底下讲自己的理解,你理解个p呀,都拍出来了,是a杀的人,你还在那分析几百字好几条理由证明不是b杀人,还有几十人人赞,?,还有人在说杀人挂高不是为了救人而是炫耀,更傻x,一个傻子,一个经常会忘记事情的傻子,你在分析他是在跟他妈伪装?装作是想救人实际上是在吸引别人注意力?理由是跟认识的人打招呼时有存在感?你才是傻子吧?那是她朋友,在酒馆就看出很熟很熟的朋友,他压根就不知道警察把他带上去干嘛,看见了熟悉的人而已。还有再说儿子利用母亲一步步为自己洗脱罪名的,我拜托你们别抖机灵了,电影演到最后傻儿子才想起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在你们这就成了,天才少年完美伪装,一步步用自己的完美演技和心理学技巧去诱使全剧唯一智商在线的人杀人?真的很弱智,比傻儿子都傻!

85/母亲对儿子畸形病态的依恋,从情感出发对权力与欲望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关于阶级的差异与对撞、公权力的随意与滥用、脆弱的法治建设、校园欺凌、底层群众的自我存在感。相比于《杀人回忆》觉得剧情安排上有较明显的编剧痕迹,故事安排依旧是类型片的,同时故事本身欠缺着天然的力量感,杀人回忆最终落实到社会弊病,母亲在最后落脚在畸形的爱恋。电影的冷色调深化了弱势群体的孤独以及遭受的冷漠歧视,镜头的运动、蒙太奇的使用兼具残酷与浪漫的色彩。开始的舞蹈让人想起了《山河故人》,但两者都不如《燃烧》的处理,烧仓房则有老塔的风范同样也可类比燃烧。结尾最后逆光摇晃的镜头带着一股愉悦神秘但沉重的美。指认尸体时的场景又像极了《小武》。短焦摄影、场景的安排(多遮挡物)以及主观性的叙述方式也招式了底层人民受限的视野。

悬疑片最好不要开弹幕,因为弹幕是一群执着于谁说凶手的小傻瓜我自己认为跟着导演的想法走就没问题,因为讲的是母亲这个主题,在傻儿子被定为是杀人犯的时候,唯独他母亲不相信,负债,自己去当侦探找证据为儿子洗白和收废品的老头谈话中发现儿子就是杀人凶人,以及在疯狂中杀掉老头的时候还留下一句话:你怎么可以和我的儿子比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怀疑自家的傻儿子是杀人犯,老头的话将她逼疯,碾碎她最后一丝希望,对杀人犯儿子的爱最后自己也成了真正的杀人犯当然傻儿子不是真的坏,他没想过真的杀人,不是最后也说了,把女孩放在屋顶上面是为了让大家都看到,呀这个女孩在流血,赶紧送医院;把她拉到楼梯上的时候也傻傻问她疼不疼看喜憨儿的时候问他有没有母亲她哭了.导演从另一个角度讲了母亲的爱,极端,伟大,互相矛盾

很惊喜在Emirates的飞机上看到奉俊昊继杀人回忆之后的又一力作。《母亲》的分段式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母亲的扮演者绝对是教科书般的表演,那种一直以来的“过分溺爱”;那种“被迫害妄想”地过分保护欲;发现儿子杀人真相后的撕心裂肺;当儿子道出五岁与母亲自杀时的恐慌;还有最后儿子戳穿她行凶的无私自拔;以及当面对替罪羊的智障孤儿时痛心疾首外带愧疚的样子;这位老演员撑起了整部戏。当然元彬和晋久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整部片子的剪辑排布把悬疑/压抑/绝望/魔幻的气氛时时切换。影片最后母亲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梦幻般的起舞,与开头呼应,病态一生的她想寻求解脱,寻求自由,但社会的不公与她对人生遭遇的无奈,造成了最终的无结局的悲剧。
#不公执法/血缘# 作品展现了底层遇害并不由上层直接作用,而是同阶层的自相残杀的社会生态。但在推理主题上难提优秀,其源于导演假借执法者之蠢,打乱了该题材的叙述逻辑(搜索现场→推测杀人动机→预设假想犯→梳理被害者人际关系→审问证人),才维持了叙事的悬念感。这种悬念感由观念先行(执法者不可能公正)来维持的手法,一方面暴露了导演的“算计”,另一方面,观念先行则必然导致反思性缺失。在人设方面,残障人士的选择并不高明,其源于此人群容易博取观众同情而建立“道德优势”,从而使之后人设的翻转陷入“消费同情”的“刻意”。不过,不得不佩服导演感官上强大的节奏掌控力,以及一以贯之非常有力的开放性结尾。
我怀疑过镇泰,因为说死者是被钝器所伤,还怀疑过死者的祖母,片中凡是真正参与到案件中的人(不是那三个草草结案的人),母亲,镇泰,收破烂的大爷,最后认罪的的人,包括死者,其实都是边缘人。一个是为白痴儿子活着的母亲,受尽冷眼。镇泰对泰顺说过一句话,说不晓得他妈怎么会那么爱他?收破烂的大爷更是离群索居独居老人,最后认罪的人更是没有亲人,脑子不正常。母亲的一系列操作都是情理之中,我不觉得是情有可原,孤儿寡母却至少还可以相依为命,人家捡破烂的老大爷就一个人啊。最后背锅的孩子更是举目无亲。突然想起那个故事,如果有根绳子拽着你上天堂,你突然发现绳子下面有好多人,你会把他们蹬下去嘛?
虽然我真的很讨厌这个故事,但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舞蹈却仿佛短短数秒钟就抹去了其中生而为人的一切扭曲和卑微。芒草地上的独舞不正像《燃烧》中海美在夕阳之下,明知道自己蝼蚁般的命运,和等待着碾碎自己的虚无,从悲怆中伸出的曼妙之蕊吗?而结尾逆光巴士上的群舞不正像《老男孩》在雪地上重新相拥的父女脸上的泪珠一样,昭示着背向人生苦海,选择遗忘之时,所饱含的勇气,优雅和苦涩吗?开头像一扇开向死亡的门,在电影的地狱中穿行了两个小时的我们,用同一段舞蹈重新迈回合法的世界,可是谁赐予这段舞蹈如此的力量,带领我们穿越这道绝望和生机并存的门槛呢?只有电影允许。
1.妈妈的爱有多深?一个母亲为了救儿子,她会做出哪些事?电影讲述母爱的伟大,催人泪下。2.不管傻儿子因为一个高尔夫球被警方草率定罪,还是后来另一个傻子因为鼻血被警方认定真凶,抑或一个捡破烂的连同他的家被烧掉而无人问津,边缘人群是如此冷漠的被社会对待,发人深省。3.一个高中少女被杀,谁是凶手?剧情扑朔迷离。真奇怪,韩国人如何把一个家庭题材与社会、悬疑糅合的这么好。4,开头与结尾的音乐与舞蹈,神来之笔。5.儿子被石头砸了之后就回家了,然后观众就被镜头误导了,同情心油然而生。这是小说叙事所达不到的,电影和小说叙事的区别,此处为典型案例。
86分半左右插入回忆的方式很新奇;结尾已经很有《寄生虫》的味道了,要想脱离苦难,只有将它转移到更弱小的人身上去。奉导貌似酷爱雨水,电影大都有大雨:本片1小时左右母亲从警局出来之后,《杀人回忆》中案发时,《汉江怪物》中怪物出现后的几天,《寄生虫》中从别墅中仓皇逃出时,通通是大雨。而且主人公常常没有伞:母亲从收破烂的车上抽出一把伞,其余几部电影中宋康昊无论饰演警察、兄长还是父亲,不是淋成落汤鸡就是穿上暗色雨衣。而这也导致他的电影色调通篇偏暗吧。富人都在家里躲雨,没有伞的雨夜滋生的才是罪恶与苦难。
当我看到淋雨的母亲从捡破烂老人车里抽出一把伞,给老人两张钱老人只要了一张的时候,我想的是,你看你看,弱者的苦未必挥向弱者的。因为总是看着弱者的难苦恨永远抛给更弱者这样的言论。结果,我发现我错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好像一点也不奉俊昊了,弱者的苦还是给了另一个更弱的人。所以真的很震惊,别说母亲了,作为看剧的我,也同样觉得不可能是儿子做的。母亲这个角色很复杂,所以我很难用好或者坏这样明确的词来形容她,能怎么办,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试图抹去一切,忘记吧。
奉俊昊成为韩国电影旗帜的第十个年头 《寄生虫》大获全胜 但本片的功力更深一些 除了把故事和人物塑造的鲜活 一部真正的好悬疑是把寻找真相的线索和钥匙交给观众 而不是自作聪明的牵着观众鼻子走 片子前后呼应的忘我舞蹈突然的像故事的每一个转折 赞叹奉俊昊镜头语言出众的天赋 运镜叙事的浑然天成 在选角上也一如既往的毒辣 在母亲这个主视角中 除儿子 帮助自己的儿子同学 受害者文雅和傻白甜千禹熙形象在普通之上 其余每个角色的丑陋都与其原罪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