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蚁蛉 克里斯托弗·诺兰
逼仄昏暗的小屋内,神色紧张的男子(杰里米·西奥伯德 Jeremy Theobald 饰)蜷缩在房屋的一角,似乎在密切关注着什么。突然他鱼跃而起,用手中的鞋狠命拍
逼仄昏暗的小屋内,神色紧张的男子(杰里米·西奥伯德 Jeremy Theobald 饰)蜷缩在房屋的一角,似乎在密切关注着什么。突然他鱼跃而起,用手中的鞋狠命拍打着地上的东西。时间逼近九点半,突如其来的电话铃让男人一阵紧张,他拿起电话筒,任凭另一头的人聒噪不止,索性便将话筒扔进了鱼缸。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男终于发现了猎物,而地板上不断跳跃得竟然是身形只如老鼠般大小的另一个自己。 猎杀即将开始,谁是猎人?谁是猎物?似乎命中注定的结局《蚁蛉》下载观后评论: 诺兰说他不是学电影的,但他是大学里的电影协会主席,妻子艾玛•托马斯是他同学,建议他拍“真正另类的电影”,当时拍摄设备又没有,就来了这么一部黑白的,用光能看出和后面《追随》差不多一样。能想到,诺兰这对夫妻档也是典型的独立制作,影片内容跟风格是什么样,完全取决于手上有什么设备和拍摄环境。诺兰说这片一个周末就拍完剪完了,主要还是大家只有周末有时间,包括《追随》这样的长片都是每周末挤出时间拍的,有的戏只拍一条,根本就没拍备用镜头,因为没胶片,也没第二个机器。在“实在没钱没人”的条件下,从影片创意部分想办法,终于让他成为最能驾驭资金和明星的大导。除去现实主义因素之外,诺兰的电影总是离文艺更远一点离技术更近一点,跟他拍片的“出身”有直接关系,冷帅凝练风格的锻造,是源于他早期想华丽也华丽不起来啊。
“自以为强大,想要征服渺小的自我,却不知自己被盯上的doodlebug”;音乐和画面完美衔接。很好奇电话的意象是什么…当然电话的铃声很好地营造了惊悚的戏剧性,声音上是一种rapture,然后放入花瓶里也是repressed的表现。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评论关于“消除前一个phase的我来寻求完美这样永远的循环”虽然plot根本不重要但是还是好奇有没有解释为什么不是完全同步,我们没有看到在正常大小的这个阶段里有谁把布揭开了。当然也可能是出现什么契机这个正常大小的他才终于看到了真相,但是他failstoreflectonwhathesees。我还挺喜欢这个时间差的,因为同时死的话完全没有那种黄雀在后的戏剧性。
高中爱上他的时候追完了所有的“长篇”,2020年才第一次看他的短片,没想到竟然是这种呈现。太可怕了!因为和我小时候做的噩梦本质上如出一辙(图案无限放大或者无限循环,我以第三视角观看,却是第一视角体验)窒息感扑面而来。如果我初中看到这部短片,我可能也不会去《梦的解析》里面寻找做噩梦的原因了。
電話、時鐘、執念、迫窘、倉促、循環,看似有安達魯之犬風範,但卻多了黑色電影的風骨。諾蘭的是時間人物性格,甚至到宿命迴圈的重疊性,被掌控的手腳依然將空間氣氛濃縮成精華。當然,歸根結底,一切是從無聊孤單引起。但能看見未來跟蹤與記憶拼圖的成型
不想解读了。讲个故事吧,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与《追随》同一时期拍摄的,前半段塑造心理恐惧的氛围铺陈很有腔调,直接连接到《记忆碎片》,谁知揭开一看谜底这么无趣。但和《追随》一样,这部短片在文本上拥有自我增殖的能力,这在《追随》之后的诺兰作品中几乎都见不到了。
诺兰的审美在早期短片里就可窥见端倪,三分钟开放结局短片,怎么理解都没问题。生物循环、多重人格、本位分离等吧,总之是可以看到《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的合理依据的,诺兰高概念的由来,执着的固化趣味。
看过最短的影片,应该是诺兰最早?或者说早期的一部实验片,从那会开始,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要做的永远是那些最神秘,最让人费解,但是又最让人发醒的东西。看诺兰的电影就好像是在走一个迷宫。
神经兮兮的男人在和幻想中的自我搏斗/每一次杀死自我如蝼蚁拍扁就是套娃循环/剧情初生牛犊但是氛围营造确实一鼓作气不怕虎足够唬人/诺兰喜欢用悬念熬许久开盖蒸汽冒出一瞬间吓人的老毛病从年轻就开始/
重温。不仅是单靠一个创意支撑起来的电影,在声效,运镜方面也在一般短片的平均水准线之上,从中可以看到Nolan后来部分电影的影子,比如《Memento》《Inception》什么的。
诺兰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吧,第一部短片里就已经彰显了不俗的叙事技巧和影像风格,不愧于斯皮尔伯格所谓好莱坞最后一个作者导演的美誉。3分钟可以让一个导演拍点什么?无限死循环!
了解过剧情再观影,知道自己会在地上的裤子被掀起时还有结尾背后的巨人出现时被吓到。但没有想到这粗糙的特效、简陋的恐怖,居然让我产生发自本性的恐惧。“先知的恐怖”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此反复,无限循环—-诺兰的特质在一部几分钟的短片里就概括得简洁明了。超现实的抠图特效也暗合了那句话:特效会过时,但概念不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