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黛安·基顿 / 伍迪·艾伦 / Jerry Lacy 导演:赫伯特·罗斯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地区: 美国 编剧:伍迪·艾伦 类型:喜剧 / 爱情 上映时间:1972-05-04 别名:北非幻影 用户标签:WoodyAllen,伍迪·艾伦,美国,喜剧,1972,爱情,美国电影,Woody_Allen 片长:85 分钟 imdb编号:tt0069097
由伍迪·艾伦编著并主演的本片,描述一名亨佛莱鲍嘉的大影迷,整天梦想自己成为鲍嘉,连妻子也受不了离他而去,于是他找寻新的伴侣,结果找到了朋友的妻子。导演赫伯特·罗斯把此片从亨佛莱鲍嘉在《北菲谍影》里的形象发展出来,压轴戏完全重复了《北菲谍影》的场面,但情节却恰恰相反,因而制造出不可言喻的幽默妙趣。其中更有伍迪·艾伦的精彩表演,对于伍迪·艾伦的影迷而言,此片是非看不可。
《呆头鹅》下载观后评论: 1. 三五个人一起讨论其中一人的婚姻爱情问题,好友们兴致勃勃地出谋划策,话题中心的那个人却神神叨叨又激动又焦虑,各种担心在新欢到来之时自己会给新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可能只是因为满心想着自己得不到的那个女人,而新欢一来又开始抽风般的表演,这种片段真是屡看不爽。2. 场景突然变化、镜子里映出上一场提到的角色,自言自语想象经典电影人物在关键时候和自己对话,或者突然神经质假装自己是某个电影人物的设定真是喜欢。3. 爱情中的安全感问题,都市人的焦虑和自我麻痹,又假又装又想追求完全的理解和持久炽烈的真爱,或许后面的片子多多少少能寻出作者的套路,但对于这些主题的探索真是持续了好几十年啊。小人物的英雄梦想不一定是要完成某种丰功伟绩,也可以只是前所未有地、做出了以前的自己所不敢做出的选择。
1.You like movies because you are a life screen watcher. Im not like that, I wanna to do 2.-What are you doing Saturday night?-Committing suicide.3.-Go and say something! -One two,one two. -Try something more meaningful! -Three four,three four.
【66%】不尽人意。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前后两段割裂式的观感,彼时的Woody仍执迷于[对Chaplin式喜剧(老式肢体喜剧)的效仿],企图以戏谑段子式喜剧对老式喜剧反叛却又束手束脚。影片前1/2塑造以[古怪/有趣的人物]为核心叙事推动力其实影片近乎公路片式在多段感情渐线性进程,而到了后1/2时Allen的感情愈发通常化,从而使得影片从类型片的立足点上产生偏离,也就有悖于导演在创作层面的出发点。好在首尾回环,观感有所提升。ps:本片某种意义上是[安妮•霍尔]的前奏。
现实与虚幻的魔幻交织,荒谬与怪诞的艺术结合。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感情都是难舍难分的东西。当卡萨布兰卡的经典配乐响起,Woody Allen目送着Diane Keaton上飞机。我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他们分别之前的对话:“也许不在今天,也许不在明天,但是很快,而且会后悔一辈子。”“这太美了。”“是卡萨布兰卡里的,我一生都在等着说这句话。”(ps:本片伍迪•艾伦的表演真是太好笑了。感觉看这片的感受就是可可爱爱,没有脑袋。开开心心,不动脑筋。)
这是伍迪和黛安基顿的第一次合作,也间接奠定了以后伍迪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伍迪说过,如果他的作品有一种永恒的风格,那必定是幻想和现实的落差。老头是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在他的作品里大多都是对现实的悲情讽刺,而在爱情里他其实也经历过从悲观自卑到大彻大悟的历程。得益于这片,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伍迪,在现实里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无知,迷惘,失魂落魄,也有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自卑一面,但依然不失美好的幻想,尽管两者永远对立而矛盾。
自娱自乐的致敬卡萨布兰卡的作品?我不太懂,不过真的没说的这么绝不能被错过,中心问题是出轨如果伤害自己的好兄弟,你还愿意出轨吗?艾伦爱看电影,离婚后想来第二春,遇到陌生女人笨手笨脚,最后以为爱上自己兄弟的妻子但是良心谴责,恰好对方也说这件事考验了自己,原来还是老公我最爱。皆大欢喜,鲍嘉伴他左右又离开。私人化的电影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而我看了没感觉。
世界上一定是先有爱情其后才会有陷入爱情的人,伍迪早早就于百老汇的舞台上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这个虚实交错寻找真我的故事中讽刺了那些固守道德枷锁以及缺乏生活趣味的人,所以扔掉想象与幽默的《呆头鹅》才是最终被爱情抛弃的菜鸟。而他交出执导筒真是个自知之明的决定,解构与重构的剧本完全释放了他那无以伦比的编剧才华。毫无疑问,这也是伍迪与黛安的银幕定情之作。
大影迷给影迷拍的影片。与其说剧本使用了大量《卡萨布兰卡》素材,不如说剧本是为了《卡萨布兰卡》和鲍嘉创作的。“我想要很好很棒的女人。”“但世界上只有一个居里夫人。”“我在克利夫兰机场送他时感到恶心想吐。”“那是个不错的恶心的场所。”艾伦不能叼烟,长得又有点矮,想模仿鲍嘉必须从说话方式和风度下手: ) 噢,再弹一次,山姆 ~
啊啊啊卡萨布兰卡!不输于开罗紫玫瑰的迷影电影。电影里的艾伦就像装满水的纸船被放到火上炙烤一样,影迷是幸福的也是孤独的,可能一生都在蹲一个时机能重现电影中的场景和台词,但一定要明白的是,生活不是电影,不要拿生活来写剧本。其实还是很容易能看出这不是伍迪导演的,镜头和剪辑太规矩啦。p.s.星爷从伍迪身上学了多少?
果然不是伍迪导的电影,故事上还是熟悉出轨配方和精神在场,但加入了对经典类型的嵌套,尤其是机场那一段,好像达成了一种庄重和轻佻的和谐,或者是给当代人乏善可陈的情感故事镀上了光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最爱的平衡。他在弦乐里短暂成为了一个古典式的男人,然后在爵士乐里矮矮丑丑地离开,如同他原本的样子。
这部早期前半段搞笑有点太用力,反而有点笑不起来,但后面渐入佳境。前后卡萨布兰卡的梗呼应的非常好。所以鲍嘉和活地阿伦的共同点是:short&ugly?鲍嘉知道会哭的?仍是为了黛安基顿x活地阿伦看的。觉得他俩配即如剧中一样,活地阿伦疯癫不正经似怪胎,好像只有基顿能欣赏这些奇怪的点,爱情即如此
8.3 直到重看之后很久,我才开始忘不了《卡萨布兰卡》,看到开头张大嘴的伍迪艾伦,仿佛就是我自己,迷影至悲影,不输《开罗紫玫瑰》,差点引为目前伍迪·艾伦电影最佳,最终发现不是他导演的,但从头到尾仍都是小老头气息。电影中说得对,我们成为不了鲍嘉,相似的结尾,却分别代表了浪漫的正反面。
这次伍迪艾伦戴上的面具是《卡萨布兰卡》,但是他的迷影身份还是太明显了,致敬的方法也太粗糙,那些幻想的电影场景做出来,感觉有点平庸。本片让我看到没有行动电话之前的大忙人是什么样子,然后惊异于其他电影没有这个老细节——喜剧比其他类型,更依赖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历史。